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處新聞稿
發稿單位:花卉試驗中心
發稿日期:111-12-27
新聞聯絡人:劉玉華
聯絡電話:0928-880031
承辦聯絡人:宋馥華
聯絡電話:0922-349086
迎新春過兔年 攜手同遊「陽明山花季」
春天帶家人來到陽明山賞花,已是每年最熱門的行程之一,在春節期間,陽明山上百花正準備要盛開,象徵在新的一年,迎接美好的開端,非常適合全家攜手出遊,共賞百花齊開的精采美景,而今年的花季更有與往年不一樣的地方,那就是由陽明山上6所館舍共同辦理「草山百年風華─陽明山館舍串聯活動」,將配合陽明山花季活動在2023年2月11日至3月19日開跑,為美麗的花季更增添一股濃濃的人文色彩。
陽明山舊名草山,自清代漳州、泉州開採硫磺、大菁(藍染原料植物)開始,1923年裕仁皇太子來臺,作為其來台參觀的景點之一,草山跨出了現代化建設的一大步,爾後1949年政府遷臺持續開發,1950年改名陽明山,成為政治權力中樞,後利用豐富天然資源開發為國家公園,期間陸續完工許多重要館所與建設,至今已持續開發逾百年,時至今日已成為民眾欣賞自然風光與參與休閒活動的重要文化觀光勝地。
臺北市政府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黃淑如處長表示,為使民眾親近陽明山上的藝文館舍,促進對陽明山歷史的了解,由公園處主辦「陽明春曉」花季總活動,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協辦「草山百年風華─陽明山館舍串聯活動」,與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書屋管理站、國立臺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林語堂故居、閻錫山故居等單位合作,共同舉辦本次串聯暨集章活動。6所館舍將於花季期間各自推出不同活動或優惠,包含展覽、尋百贈禮、免費導覽、實境解謎、專車參訪等各項動靜兼具的活動。同時6館將合作辦理集章串聯活動,頭200名搶先報名並完成6館巡禮集章者,將獲得集結6館特色紀念品的大禮包。各別館舍集章方式依照各館規定,將於活動上線後公告。邀請民眾在親近大自然之餘,也能走進陽明山的人文建築,感受曾經的人物歷史風華。相關資訊可至花IN台北官網https://flowersfestival.taipei、陽明山花季官網:https://yms.taipei 或陽明山花季FB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ymsflower查詢。
公園處花卉試驗中心主任宋馥華則表示,陽明山賞櫻花就如同拉開春天的序幕,在陽明公園旁渾然天成的自然景觀以及各種花卉皆陸續綻放,邀請大家在春節期間攜家帶眷在陽明山上度過美好時光,迎接新年。於陽明公園賞完花後,也可以安排行程到花卉試驗中心走走,春節時會有鬱金香、風信子、櫻花、杜鵑、茶花綻放,也有大飛燕、葉牡丹、四季海棠、香堇菜等可以欣賞,歡迎民眾來到花卉試驗中心內,享受大自然的療癒力。同時也提醒民眾,春節期間陽明山將進行交通管制,建議民眾多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
陽明山六大館舍配合花季活動表
各館簡介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
館所簡介:
本館之創議發軔於本校創辦人張其昀博士民國51年3月1日訂定的「創校旨趣書」,期間經歷四次更名,於民國60年正式命名為「華岡博物館」,「華岡」取意「美哉中華 鳳鳴高岡」。
本館為國內第一所綜合型大學博物館,創館已逾50年,典藏質量居全國大學博物館之冠。在張創辦人「現代大學注重文物,整個大學應該博物館化」的倡議下,藏品累積至今達7萬餘件,類型包含近現代名家中西繪畫、書法、版畫、攝影、歷代陶瓷、銅器、板橋林家文物、民俗文物及卑南文化玉石器等,尤以近現代書畫最具代表性,其中溥心畬藏品更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三分天下。典藏名家包含:張大千、黃君璧、傅狷夫、呂佛庭、江兆申、林玉山、李梅樹、馬白水、于右任、歐豪年….等上百名重要大師作品。
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陽明書屋管理站
館所簡介:
陽明書屋昔稱中興賓館,為當年蔣中正總統接待外賓、辦公及避暑的場域,室外庭園幽靜,室內格局典雅,係其在臺唯一親自擇定興建的行館,今日則成為陽明山國家公園區內重要人文史蹟及環境教育場域,提供遊客諮詢及導覽解說等各項服務,是一處兼具自然與人文、知性與感性的參觀遊憩場所。
國立臺灣圖書館陽明山中山樓管理所
館所簡介:
陽明山中山樓位於北臺灣陽明山國家公園範圍內,於1965年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及復興中華文化而建,委託名建築師修澤蘭女士規劃設計,於1966年11月12日落成啟用。中山樓過去曾為國民大會專屬議場、歷任國家元首接待各國貴賓、舉辦國宴及民主憲政發展之重要場域,至今樓內擺設仍完整保留許多見證我國憲政發展之重要場景,深具歷史意義,是非常珍貴的國家文化資產。
國民大會結束後,2005年臺北市政府將中山樓指定為市定古蹟;2013年配合行政院組織改造,中山樓移撥國立臺灣圖書館經營管理。目前中山樓每日開放參觀4個時段(9:00、10:30、13:30、15:00),採定時及團體預約導覽,並且提供場地租借、兒童夏令營、環境教育、戶外教育、婚紗攝影及科技創新體驗特展等多元服務,並期以中山樓獨有的特色,建構一個具有歷史性、時代性、科技性及藝術人文之體驗場域,彰顯中山樓風華之美。
林語堂故居
館所簡介:
「林語堂故居」位於士林仰德大道二段141號,座落陽明山腰,興建於民國五十五年,由語堂先生親自設計,是先生生前最後十年定居台灣的住所。 本建築是以中國四合院的架構模式,結合西班牙式的設計取向,兼具東、西方風格,融合了現代感與古典美。
藍色的琉璃瓦搭配白色的粉牆,其上嵌著深紫色的圓角窗櫺,意境典雅精緻。從西式拱門走進,穿過迴廊,可見透天中庭,西班牙式螺旋廊柱被和煦的陽光輕輕地拉長身影。
閻錫山故居
館所簡介:
閻錫山(1883-1960),字伯川,有「山西王」稱號的他,統理山西38年,為當年全國模範省,一生經歷了同盟會反清、辛亥革命、洪憲帝制、民國創立、中原大戰、國共合作、抗日戰爭、國共內戰,直至中華民國政府遷台,以行政院長身分率同五院來台。卸任後率部屬隱居在陽明山十年,一心研究著述,完成《世界大同》《三百年的中國》等書,堪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儒學實踐者。 閻錫山晚年因懷念家鄉,並基於軍事防衛需要,選擇可居高臨下俯視淡水河口與台北盆地的防風山坡上,建造石頭屋「種能洞」及「紅磚屋」。
「種能洞」採山西窯洞建築,融合中、日、西三式建築特長,建築年代、規模格局均與一般古蹟大不相同;「紅磚屋」則作為防空洞使用,外牆厚達三尺,門窗處還有加厚鋼板,並有偽裝棚、哨兵瞭望等設計。「種能洞」是閻氏親自命名,呈現他以種能觀察宇宙變化的「宇宙觀」。這座碉堡式的民居,成為這位近代史上重要人物的最後歸宿。
故居共分為種能洞、紅磚屋二個部分。在修復後,將種能洞規劃為五個展區,以呼應他起伏跌宕的人生經歷。展覽除了詳細介紹閻錫山與種能洞,由閻錫山人生的四個不同主要時期--主政山西、中樞遷台、晚年生活及哲人書房的展場配置,讓觀眾在展覽空間穿梭的同時,也彷彿經歷大時代的時空穿越。
辛亥光復樓
館所簡介:
陽明公園距市區約17公里,名為「草山」。陽明公園辛亥光復樓原址原為一簡陋茶棚,由旅日華僑李進發先生斥資所興建,並於民國60年(辛亥年)10月為了紀念辛亥起義一甲子所建(建築物為仿宮廷式為二樓式建物),經由前陽明山管理局潘局長其武先生撰并書為『辛亥光復樓』,位於陽明公園的正中央,視野遼闊,可眺望台北盆地,鄰近花鐘、冷山坑等陽明山知名景點,風景美不勝收。




